靜心堂

星期三, 1月 25, 2006

書籍節錄:生活的智慧...

書名:生活的智慧
作者:證嚴法師

人生在世,
能恰當的滿足生活所需,
即是最適意的生活;
人的心境若能隨遇而安,
這便是最健康的人生。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8


修行要節制私情欲念,
淡泊度日是最自在的生活。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9


情感若能收放自如,
心中無恐懼,
即能遠離煩惱與顛倒。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9


修行就是要常保智慧的光明,
而不是讓它一閃即逝。
要以智慧的光明自照照人,
不可讓無明之風吹熄智慧之光。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1


「無常」,
不是光在嘴邊說的,
也不是用以逃避現實的,
而是要積極去面對現實,
分秒必爭,
這才是真正體會無常的道理。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5


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真正的幸福就是安穩。
心不安穩,時時刻刻惶恐度日的人,
是不會感到幸福的。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1


我們如果能樂道,
即使生活簡單,
心也會覺得安穩,
過得很快樂。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2


助人為快樂之本,
生活得淡泊自在,
而能夠付出愛心、
每天去幫助人的人,
就很快樂。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3


安穩最大利,
知足最大富;
能夠安穩的人生就是最幸福、快樂的。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3


一個人必須自信、信他。
對自己的能力要有信心,
對他人也要有一份誠懇的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與人相處,
必須相信人生在世是互相幫助、彼此切磋的;
就像將我們的心光照射他人,
而他人的心光也會照射我們,
使得人世間一片光明。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4~p.25


一塊玉石,
若要成為人見人愛、
價值很高的寶玉,
必須經過礪石的琢磨。
人也是一樣,
我們若想要有成就,
一定要面對許多惡劣的環境、
不好的臉色、
難聽的言語、
難辦的事情……,
要一一將其克服,
還要對這些事情生起感恩的心態;
因為這些人事是要成就我們、
愛護我們的。
聖賢能有所成就,
就憑藉這份勇猛的感恩心。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5~p.26


生活多一分踏實,
則心中少一分空虛;
心中多一分清淨愛,
則生活少一分煩惱。
如此一來,
則時時處在滿足的喜悅法樂中。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31


若懂得應用,
什麼東西都是黃金;
只要懂得造福,
舉手投足都是機會。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37


快樂是人為的,
也是心理的感受,
儘管現實的病痛是悲痛、
是痛苦,
但是,
若有人以愛心展開輔導的工作,
使患者轉變心態,
便能使痛苦成為「痛快」的感受。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42


同樣是過一輩子,
慾望大的人得花很多的力氣,
還無法滿足需求;
而慾望淡泊的人,
少愁少煩惱,
便能夠安穩滿足,
快樂地過一生。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46


人生不管愛人或是被愛,
都是幸福的。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48


學佛就是要培養一份灑脫,
無得失心,
對任何事不掛礙,
不存疑。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53


一個有缺角的杯子,
不看缺角,
其他地方仍是圓的。
做人也一樣,
每個人都難免有缺陷,
不去計較那些缺陷與缺點,
就是圓滿的人生!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58


杯子缺一角,
破缺的那一角不看就是圓的!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59


學佛就在去除雜念,
要照顧護持我們自己的心,
使它「寡欲專念」,
杜絕欲念,
自然就會專心。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60


「佛學」只在於學一個沉著清淨的心念,
平常若能降伏妄心,
把心念照顧得好,
便是常寂光涅槃之境。
何謂「涅槃」?
即是寂靜,
心無妄動,
無有生滅。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61


學佛主要在降伏心念,
修行的目標是要讓心念寂靜,
妄念不生。
煩惱熄滅,
即是涅槃境界。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66


人的心念多數都有煩惱,
因為煩惱,
所以凡事迷惑於心,
在日常生活中,
往往會亂了步調。
修行就是要「攝持心念」──把握每一秒的心念,
捨棄煩惱而不執著煩惱。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70


佛陀教導弟子們,
希望人人啟開智慧,
要有「捨心」,
不要有「求」的煩惱,
能「捨得」,
則「執著」捐棄無遺,
即得大自在智慧無礙。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73


有心利用時間,
就會把時間分分秒秒運用得很踏實;
若是不用心支配時間,
任平時日空過,
就無法精進。
因此「心念」會運轉時日,
也會空過時光。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74


普賢菩薩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日子一直消逝,
生命也隨之日減。
減去了壽命的時間,
就少了服務人群、成就功德的機會,
無法造福,
便只能「消福」!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75


「人命在呼吸間」,
無常迅速,
我們要把握時間,
提起精神用功修行。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79


日常生活中,無一不是讓自己警惕的時候,只要用心觀察,別人的懈怠就是在警惕自己;所看到的惡言惡行也都是我們應警惕之處,是自我最好的教育。所以,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與壞都是我們的老師,看到好榜樣應趕緊學習跟上;看到不好的要問自己是否和他一樣,有沒有惡言粗聲、有沒有婆婆媽媽、疑神疑鬼?我們經常容易忽視日常最現成的「活教科書」,捨此而讀白紙黑字的經書,這不是很矛盾嗎?活生生的生活教育若是不懂得用來修持學習,那真是可惜又復可憐。
佛陀常宣講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我們應常常以此啟發自己的智慧,因為一切都是無常無我,還要計較什麼呢?
對於聖賢者要隨時存著敬重之心,對於行為不端或智識較差的人,要以包容心待之。具備敬重、包容之心,就不會有計較的心態。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80~p.81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有一份很清靜的本性,這也是佛陀所說的「佛性」;人人都有佛性,只不過被社會不良的環境所污染,結果把佛的本性變做凡夫心,凡夫心就有分別,就會有「貪、瞋、癡、慢、疑」等五種毛病生出來。有了這五種毛病,社會就會發生問題,家庭糾紛也層出不窮,這都是人人以自我軀殼為中心,太過於在乎這個軀殼的我。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91


人生最大的價值就是發揮你的功能。人生必須如此,即使在忙也要歡喜去做,歡喜做就不覺得辛苦,不覺得辛苦而去付出,才是人生最有價值的功能。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94


人生來人間,如果只是貪圖享受,不懂得要為人群付出,這種人生是白來的。既然已經來到世間,我們就該在世上落實我們的腳步,我們在地球上,重重的烙下我們的腳印,才沒有白來人生一趟。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94


「追求」並非全然不好,我們學佛也要「求」精進,不過精進是為了要解脫自我的心靈,「求」突破人間色欲的誘惑,要真正用脫俗的精神,追求心靈清淨,而達棄欲無貪的輕安!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02


做任何事都需要耐心、專心。果真有耐心,即使是一件很艱苦的事,也能夠一路到底的學下去,能專心研究便能「一理通,萬理徹」──一種道理精通了,其他的道理也都觸類旁通;處理事情也就更能得心應手了。問題就是因為我們無法專心,所以不能對道理了解很透徹。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04


人生本來是可以在很單純、很逍遙自在的情況下生活,可是,凡夫無明一起,就會把最簡單、輕安、逍遙的生活複雜化,因而產生煩惱和痛苦。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句話人人都會說,但是偏偏在生活中,儘和一些人與事起衝突,時間分秒不停地流逝,而我們的心,卻常記掛著以往的人我是飛,直在那兒不停地打轉,這就是煩惱的凡夫心。所以佛陀說:「觸事無心難」。
日常生活中,我們量力而為,事過境遷就讓它過去,不要老是記掛著那些煩惱的往事。
內心的雜念要隨著時間的消逝而去,過去的事再去想它,便是雜亂心,就是煩惱;忽略現在而寄望未來,這則是妄想心,何不好好把握當下的這秒鐘,在當下把一句話講好,把一件事情做好。
我們走路雖然是踏在大地而行,但是,我們的腳底永遠不會黏在大地上,而是「踏落前腳,?起後腳」,這樣才能向前邁進。原本單純的生活何必一定要「觸事生心」把它複雜化了呢?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14


萬事萬物皆可為師
我們學佛若能撥開成見,則萬事萬物無不是佛法,古德云:「大道無言說」,所謂「言語道斷」,是指「道」絕對不是用言語所能表達的;但我們若用很單純的心,很純真的意去行動,則無一不是佛法。
佛陀又說:「會善知識難」,離是非惡友的確很難,然而要和善知識相會更加困難。什麼叫「善知識」?就是能啟發你的良知和智慧的人。在你陷於煩惱之際,他可以開導你,解除你的心結,使你從凡夫黑暗的一面,轉向聖人光明的境界。在這世間,能勸導化解、圓融人我是非,以降服我們的煩惱,能把我們的成見分析清楚的善知識何在呢?
向外尋求善知識確實非常困難,設若因緣具足,遇到一位善知識,而自己的心卻無法斷除成見,那麼即使再好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還是無法吸收他的知識與教化,所以說「成見若迷茫,則法界善知是難逢」。
人人若能將成見去除〉則善知識所說的話,就成解除人我是非的煩惱。修行就是要保持天真的本性。如有「妄念」就是不真實、有迷情;有些人說話的用意很好,而聽者若用妄見的是非心、煩惱心去承受,那麼明明對方是一片善意,以愛心給予指導,而我們卻扭曲了他的一片好意,以是為非。
我們常常會如此,雖然別人說的是真話,但是聽的人還是會起疑心,心想他對我有偏見。或者是看到他人在交談時,就以為他們是在談論我的是非,在毀謗我、中傷我。這就是自我產生的是非心,也就是妄見與癡迷情結,若不去除妄見,則面對再好的佛法,我們也都無法接受。
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失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也是在提醒我們,隨時把周圍的人當做善知識看待──好的人,他所展現的人格典範必定是充滿光明、希望,讓人歡喜;讚歎,當然是引導我們學習的對象。而壞的人,因為表現出不好的行為,讓我們明顯地比較是非對錯,而對惡劣的行為聲出自我警惕的省思,如此一來,他對我們仍有教化之功啊,此所以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修行必定要回歸純真的本性。我們要以寬闊的心胸來看待所有的人,時時縮小自己,護佐他人,以不斷學習的心態去接受一切順逆境遇,如能做到這樣,則世間一切萬物形態,一切聲音那一個不是我們的善知識呢?何者不能引導我們見道得法呢?只要大家能用純真正直的心,來面對自然與人群的境界,就必定能有所領會──普天之下,萬事,萬物,人人,都是你我學習的好對象啊!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15~p.118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二種表達彼此感受的方式,那就是「聲」和「色」。「聲」是指言語聲音,「色」是表現於外的舉動行態。言行舉止能讓人起歡喜心,就表示這個人的休養好;相反的,若讓人不高興,則表示這個人的修養還不夠好。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19


人與人之間的言語交流,必定要格外小心,注意自己對人是否有平等心,如果心有所偏,那麼,好的將被說成壞的,壞的也會被說成好的,這種偏見之言,會導致別人對被批評的人產生誤解。所以,我們對人的看法要很公平,不可隨著自己的好惡來議論。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22


人,一定要有份不瞋的涵養,不可動不動就心浮氣躁,以為別人都在與我們作對。我們要以寬容的心去待人,不要有「我如果不跟他鬥鬥看,他還以為我很傻」的想法。有句話說「大智若愚」,不要怕被人家笑傻,要擔心的是人家說我們太聰明,太聰明就是狡猾,所以「聰明」不是好聽的話。如果人家說:「他怎麼那麼傻,任人家欺負,一點也不在乎!」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被侮辱不瞋」,才是真功夫。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31


芸芸眾生,本來可以相處自在,過著感情和樂的安定生活,但只差在「心無饜足,惟得多求」,為了多求,難免心起煩惱,「增長罪惡」。因此佛陀常教誡弟子:切莫求無饜足,為欲所苦,再造惡業。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42


許多人都誤以為佛法深奧難懂,而不敢去親近。其實,佛教的深奧是後世人為的,並非佛教本身的教理多麼艱澀。佛陀在世時,也是依照日常生活行為所需的準則,以及待人接物的道理為基礎來教導弟子。但為什麼後人總覺得佛法很深奧呢?是因為它源遠流長,經年累月下來,由於人們對其尊仰崇敬,難免有各種精深的描述。如此代代相傳,無非是要使眾生了解佛法是無上的妙法,是高深的到哩,然後眾生才會加以珍惜而保存下來。而這只不過是為了適應是人的心哩,所以學者、專家才會費盡心思,將淺易的道理化為深奧的文字。說實在話,若往上推溯到佛陀的時代,佛法並不是那麼深奧的,而是真正平易近人,淺顯易懂的教育,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做人的道理而已。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46


我們生在世間,最苦的莫過於心有不足,而不滿足的心大都由比較所起。其實,天高地厚,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人與人比較,永遠不會有絕對滿意之時。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48


一切比較,不管有形有色或無形無色都是由心所起,歡喜由心、苦惱由心;幸福由心創造,煩惱也是由心創造。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50


一切唯心造,有健康的心態就能有美滿的人生,而健康的心態來自感恩和知足。因此,人人如能時時培養感恩知足的心,彼此尊重互相信任,則社會自然無病,世間必能呈現一片美善祥和的風貌。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51


人,生活在這堪忍的是間,常常互相對立、彼此怨恨,致成怨憎會苦。原本很祥和的團體,因為人性有種種弱點,不願成就他人之美,不肯忍耐,致使暴力怨氣充斥其間。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57


能夠面對社會的現實情況,又能安然處之,這也是一種勇敢的表現,每一個人各有各的業力,才會生到人間來,既來之則安之,雖有正報、依報的業緣,但是來到人間就應像孔子一樣,面對現實,並且妥善處理一切境遇。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59


學佛,就是要把佛法活用,如甘露般的洗滌我們的身心,洗去無明和染污心,這就是學佛的本意。把我們平時疏忽的功能在修鍊,進而發揮淨愛的功能於日常生活中,這就是真正學佛的目的。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67


我們所要求的是現前此刻的心念不要散失,求──此時不後悔方才的那一念心。若能如此學習佛法,才能定心;如果我們常常後悔昨天的錯誤,或剛才講錯的話、做錯的事,心老是停留在這前念後念中,那我們就無法專注於現前此時的人與事物了。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68


我們自己的心無法「通」,如何能通他人的心呢?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68


正確的學佛,應該要面對現實──現前的人生。我們要常常反觀自己有多少功能?是否已付出這份功能?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68


學佛無非是要我們從最近的地方做起,而最貼近、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發揮自己與生俱來的功能,切莫捨近求遠啊!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70


何謂精進?精就是「不雜」,進就是「無退」。精是專心一念,要做一件事必須專心才做得成;無有二念,才有進步。若要具足完成功德事業,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信心,二是精進,三是攝持,四是智慧。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71


道心就是理性,人的本性也是佛性;凡人也都有佛性。欲念如果擴張下去,就會埋沒理性,而理性如果能發揚起來,就可以制止欲心。
現在社會上的人,多數由於「欲」來牽引大家去造業。這個「欲」不知喪失了多少人的志節,敗壞了多少人的名譽。是人為名為利、貪求名聞而爭,不知害慘了多少人,欲能引誘我們進入煩惱的深淵。人生的確是多欲為苦,多欲能使惡業增長。佛陀教育我們看開這些物欲,防止物欲沖昏了良知,埋沒了良能。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74~p.175


當你心滿意足時,你就成功了,如果不滿足就沒有所謂的成功,成功的意思就是滿意,成功沒有固定的標準,其實,快樂或煩惱,也只是一種觀念、心境而已。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81


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以平靜的心去處理。如果追求不盡,那就永遠不會快樂。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83


修行或學習任何事物都像走路一樣──「千里之路,始於初步」。不論多遠的路,一定要踏出第一步,這最初的第一步,你若不願意跨出去,就永遠不會到達目的地。同樣地,學佛法、學世間法,或學任何工夫也是如此,不管要學什麼事情,一定要下定決心,付諸行動埋頭苦幹,才能學有所成。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86~p.186


關於修行與修道:「修」就是修養,「行」就是兩隻腳踩在土地上走,「道」是自凡至聖的規則,學佛便稱為「修行」或「修道」。如果憑藉理論,光說不練,則永遠不能達成修道的目的,所謂「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佛陀的教法不是口頭上的理論,佛陀的教法是要我們身體力行。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86


我們日常使用的器具,如果越深則容量越大,許多東西裝進去仍然有餘;人也要有這種深廣大量的心才行。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86


再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刻刻做好事,並且不把他當作一回事,因為我們並沒有做成多少好事,即使如古人所說的「日行萬善」,終其一生也是無法將全部的善行積微成山;但是如果一天做了一件壞事,那就成為「惡貫滿盈」了。一個人平日做好事是理所當然、應該做的,既是應該做的事,就不算什麼,不足為奇;但你若是做壞事,那就不應該,不該做的事情,那怕是一點一滴,都會破壞了自己寶貴的「人生」。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87


學佛一定要像走路一樣。一個人從又年學走路到現在,不知走了多長的路,但是腳底下並沒有帶著路來,腳下若是走一步路帶一步路,我想,我們絕對無法「進步」。我們走過的路只有留下足跡,腳上並不會染到污濁的泥土,人的一生應該也是如此,縱然今天赤著腳在路上行走,沾染一些泥土塵埃,晚上也必須洗淨雙足之後才可以上床睡覺。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87


修行學佛重要的不在於找「境界」,最主要的應是自然,每一個人來到世間都帶有一分很美好的自然之美,只是多數人受到後天社會習氣一層一層的薰習,使得習慣變壞了。不能順於自然,則所追求的理想與環境經常會互相違背,只要順於自然就是美的境界,也就是天性。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89


學佛常會聽到「反觀自性」這句話,平常人經常使心念緣著外面的境界奔馳往返,不知反觀自照,回到自己的本性上來探討從哪裡來?做什麼事?若能徹底了解自性,便是「明心見性」,這也是修行最主要的目標。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89~p.190


在險惡混亂的環境中,只要抱著歡喜、無爭的心態,未嘗不是很好的修養場所。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91


人能創造環境的美,環境不能塑造人的美。醜陋的環境,只要有一群祥和的人在,自然也會漸漸變得祥和美好。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91


希望人人時時刻刻點燃心燈,反觀自性,不要讓心馳逐於外,只看到別人的錯、別人言語不好聽,而忘了自我反省。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92


路,我們天天在走,可是有誰會去注意到:踩在腳下這條路的每一寸路面,都是經由許多人付出時間、艱辛勞力所鋪設的,所以,走路也要有感恩心──感恩鋪設道路者,讓我們有一條平平坦坦的道路行走方便──我們應該從生活中去感受,人與人彼此相輔相成就,眾生生活在互助合作的社會?,才能安和樂利;因此我常說,人與人之間應常常彼此感恩,因只常存感恩,自然天天喜悅。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94


在人群中不生是非,也是我們做人該有的基本修養。佛教經典中曾經記載「離是非則行功戒圓」,在人群中辛勤付出,但不受人我是非所困擾,任何環境都不影響「謙讓與感恩」,就能行功戒圓──立志修行的人若能內謙外讓,戒德自然圓滿。「戒」是規矩,持戒旨在使自己不去犯規,也能防護外來的傷害,這必須受持謙讓與感恩心。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94


現代人的生活經常是忙碌的,忙碌時應該保持身忙而心不忙,若心忙則意必亂──遇到任何逆境即深感苦惱,心不能安,不悅不足,這樣的心態即使在最好的環境中,也一樣永遠無法圓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修養身心,不去妨礙他人,即是不障礙自己「行功戒圓」──品德兼優。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94~p.195


宗教的「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教育,是學習,人自出生以後,就沒離開過宗教,不管你有沒有信仰或遵循任何學派,完全都沒有離開過宗教。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97


人一生下來,就不斷的在學;不斷的學,當然就要不斷的教,做人要有做人的宗旨,那就要不斷的接受教育。宗教是從人之初,就不斷叫人學習做人的目標。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97


一般人以為宗教是一種信仰,是脫離社會的脈動關係;其實宗教是用最清淨、最單純的規則來教育我們做人,它使我們明白;人生在世,除了要發揮做人的功能,更要發揮做人的良能。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98


社會教我們的是人生的功能,而宗教就是教我們人生的良能。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98


宗教要教育人,就是用道德啟發良知,引導他發揮良能,良知和良能是很純真的,這就是宗教的教育。社會的教育是功能,宗教的教育是良能。有了良能就會充滿愛心,我們修行就是為了修愛心。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99


一般人都認為愛心是給別人的,其實愛心是給自己。為什麼愛心是給自己呢?因為愛心就是愛自己的心,我們要好好的關心我們的心,時時注意自己的心,是否抱持著那份善念?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199


我們的心常常不規則的亂跑,有時跑到善的地方,有時跑到惡的地方,有時不善不惡,任憑別人來誘引我們,這就是沒有把心照顧好。心如果沒有照顧好,惡的念一旦被誘引,任何的壞事都做得出來,任何的壞話也講得出來,任何的壞形象也都表現得出來。
平常人的心都有:貪婪、瞋怒、癡愚、驕慢、猜疑。這五種心,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它照顧好,才會跑出來。貪心一出來就永遠不知足,貪和貧兩個字形差不多,若是筆劃稍微潦草一些,往往就會讓人分不清楚,所以說,貪和貧非常類似。貪的人永遠沒有富裕的心態,有了不滿足的心就非常苦。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00


修行並非出家人的專利,而出家後若不知修行的真義,則同樣無法斷除一切煩惱。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06


修行的旨趣在於「明心見性」,我以為「明心見性」這四個字的含意就是「修身養性」。因此,所謂的修行就是:於內,「修」心養性;於外,端正「行」為。而這份培養,展現於內、外的工夫,並不限於出家修行的人才能做得到。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07


真正的好心,是要經過洗鍊的,是要修習到面對遭受苦難的人們,能夠非常自動的、沒有一絲一毫考慮的、立即伸出援手去幫助他;這份顯露美善本性的洗鍊工夫就是修行。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08


不計較自己得失,以重生為重的修行,是佛法的真理;將我們平時所學的理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學以致用,成人成己,自然能夠心生歡喜。
而要想獲得這份歡喜,則要考長久心來孕育、培養,不可一曝十寒──當我們擁有一顆純良的種子時,就必須把握因緣時間,趕緊種入土中,並且要有充足的陽光、水分、土壤、空氣,才能成長。
我們應該要把握因緣,好好保護善念,有好因緣與善種子,內外健全,就能使修行的心永不退轉、永不厭煩。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09~p.210


最靈感的佛在我們心中,最有力量的菩薩就是我們的手腳,每個人都有一顆佛心,我們的佛心很莊嚴,我們的內心風光非常美好。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13


相信有許多人認為:菩薩離人間太遙遠了。其實不然,須知菩薩就在我們身邊,菩薩就在人人心中,只要大家都能夠回顧內在的堂皇宮宅,反觀自性的培養歡喜、知足、感恩的心,進而貢獻本身所有,盡力助人、發揮自己長才,建設社會,那麼,我們就是活生生的菩薩了。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13


過去,孔子稱讚子產有四德,「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一個人在社會上做事,不可離開這四項原則。
所謂「其行己也恭」,就是決心做一件事時,要很細心去選擇,選定之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以謙遜的心、謹慎敬重的態度把事情做好;完事之後,也不輕忽大意,依然要保有初發心行事的心態。
「其事上也敬」──以現代人而論,對尊長應恭敬,對平輩也應以禮相待。做事時,應有群策群力的心態,因為要推動一件事,必須靠大家的力量才能順利達成,因此要有彼此感恩之心,以誠相處。即使在同事親友間的日常相處中,也應講究禮節,若彼此缺少恭敬感恩的心態,則容易發生衝突。
「其養民也惠」──執政者若能為民眾著想,他必是一位君子,百姓們也定會報以忠誠,企業行號的領導者若能時時保有愛護員工部屬的心態,處處為員工們謀福利,則公司的營運狀況一定更加順暢。總之,有能力的人要多位人群謀福利,不應只為自己打算。
「其使民也義」──做事用人應合於義理。比如有些人雇用勞工,只希望工人多付出勞力,卻不願給予合理的報酬,甚且又以各種名義扣除工資,不顧工人的辛苦,這就是不義。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14~p.215


感恩、禮節、敬重,都是日常生活中應有的心態,要記得處處站在別人的立場著想,給予合情合理的對待;這就是修養,也就是做人的原則,君子的態度。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16


曾經有一位市長來看我,希望我能到該市演講。在談話中,他表示了內心的苦惱:「有時覺得很茫然,人生到底以何為目的?我捫心自問,無論做人做事,都已盡心盡力,甚至經常忙到焦頭爛額,卻還處處遭受攻擊,到底怎麼做才是對的?」
我告訴他:「做人做事,除了耐勞,還要耐煩,耐怨。人生的目的只有一項,就是服務人群。」我們來到人間不怕責任重,只怕沒有機會服務人群;「能受天磨方鐵漢,不遭人妒是庸才」,不管面臨任何坎坷,都應勇敢接受磨鍊,唯有經過坎坷的人生,我們才會了解自己的力量有多大。
其實我們來到人世間,若不是從遭遇障礙中克服困難,我們如何成長?若不是苦難加身,我們如何體會存活的意義?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17~p.218


人生若沒苦可吃,則易生怠慢,有時吃點苦,精神會更清朗,也更能呈現生命的意義。好比一艘船泊在安靜的湖面上,用兩枝槳在水中輕輕撥移,就可以到達對岸,這樣不能算是真正的坐船。若真的要坐船,就須在大海中,接受波浪的沖擊,浪有多高,船就有多高;浪低,船就跟著低;如此浮浮沉沉而不翻覆,才是真正會坐船──同樣的,能夠承受外境的磨練,而且越挫越勇的人,才是一個鐵錚錚的漢子。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18


人的煩惱是長久累積下來的,愈積愈重。一個人的智慧,就像鏡子,鏡面若增加一分霧氣,明亮度就減少一分,亦即多一分煩惱,就少一分明朗。鏡子若常擦拭,照山是山,照水是水,一點也不會模糊,而煩惱來臨時,就如霧氣模糊了鏡面,無法照明外面的境界。所以,我們最好不要讓煩惱囤積、停留在腦子裡。每個人都有煩惱,面對煩惱,我們就用歡喜心、感恩心來掃除。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19~p.220


擔憂裡面有愛,而煩惱裡面卻充滿了恨、仇、怨。如果我們運用歡喜、感恩的力量推開煩惱,就可以時時保有寧靜的心,心若寧靜,智慧就明睿,面對任何狀況也就不致有偏差的反應。
只要能隨時隨處懷抱歡喜、感恩的心念,則不論外境如何橫逆、波折,我們終必能歷經琢磨,益發光亮。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20~p.221


有句俗話說「因緣果報,屢試不爽」,而佛陀也說過「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事實上,因緣果報都由生活當中形成,若種下一個好因,即得善果,反之亦然。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22


一個人即使擁有很大的事業,很懂得企劃經營,但欠缺愛心與寬容,就會被批評是「冷漠無情」甚或「為富不仁」,雖然他很富有,卻無法不遭別人的責罵、批評,這種人生有何價值可言呢?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30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
曾經有人問我:何謂「菩提心」?我的解釋是:「菩提心」即「覺道」──覺悟的道心;而「覺」則為「最清靜透徹的了解」。
中國字很有趣,以「覺」字為例,它的下首有個「見」字──在末「覺」之前必須先「學」,「學」下為「子」,意味著人剛出生時,什麼都不懂,必須靠後天的教育、培養,例如父母的愛、兄弟姊妹的愛、老師朋友的愛、社會人群的愛,不斷的以愛來灌輸、教育他們,如此這個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終於「見」到、了解道理。
因此在茫然不懂,未了解道理之前,必先「學」,等到學會了,懂得之後「見」到了到哩,就叫「道」。《中庸》有云:「率性之謂道」。每個人都有很純真清淨的本性,而純真清淨的本性就是佛心,就是「道」,所以菩提心即道心,道心就是與生俱來的清淨本性。
學佛最主要的是要求得「明心見性」,而「心」與「性」,其實是兩種相同的東西──佛陀不也一直在教育我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嗎?
     by 證嚴法師 生活的智慧 p.243~p.244

美好的人生...

知道如何做人,
就是好人;
懂得如何做事;
就是好事。
沒有做錯事,
也沒有做壞人,
這樣的人生就是美好的人生。

節錄自:人有二十難◎聖嚴法師 著

漫畫語錄...

軍人須具備的素養第一條就是......
絕對不要輕言放棄!

節錄自:日漫:新鐵拳小子 vol.19


要指揮軍隊這種擁有強大力量之組織的人...
需要的不是直接使用那種力量的能力...
而是處理事情的技術...
什麼時候...
什麼地方...
要發揮多少的力量...

節錄自:日漫:新鐵拳小子 vol.20

星期六, 1月 14, 2006

布袋戲語錄...

失去的不能追回
仇恨不能彌補什麼
你欠的是放下

---

為什麼恐懼面對
為什麼害怕答案

---

想哭就哭出來
這對你比較好


為什麼我要哭
我為什麼要為一個負心薄情的人流異琱w經哭過很多次了
我答應自己
永遠不再為那個人流下一滴痊陘偵穨睋椄O
嗚嗚嗚

也許是你欠他的眼笠晲S還清

還清了
就能忘卻嗎

我不知道
但是不還
就是永遠的負欠

---

人的一生
最怕活在誓言與追悔中
需多事情都無法預料
情需要斷在未深之時

---

心動
總是無來由
情動
就在於日久的相處與欣賞促成

---

雲依水而成
無水自無雲

---

枕邊夢去心亦去
醉後夢還心不還


節錄自:刀劍勘魔錄II-34集

星期三, 1月 11, 2006

電影語錄-蝴蝶

如果存在所謂"愛的證據",
那就說明人們缺乏信心。
而當人們沒有信心的時候,
愛也就不存在了。

---

為什麼會有富人和窮人?
因為"自由,平等,博愛"聽起來不錯,可是行不通。

人怎麼樣才能富有呢?
最好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

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
只是它不會事先通知你。
很多人活的好像自己有個永恆的生命似的。
可是從沒人能確定,
他們是否夠時間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生命總是像一秒鐘,
然後加一秒鐘,
接著再過一秒。
滴答,滴答,滴答...

---

牠們能活多久?
三天三夜
那可不長
那是一隻蝴蝶的一生

---

你撒過謊嗎?
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撒點謊。
最重要的事情是別對自己撒謊。

---

一個稱職的母親撫養自己的孩子,
瞭解他們,並為他們的未來擔心。
一個稱職的母親懂得安慰,
擁抱,和親吻她的孩子。

節錄自:電影-蝴蝶

星期四, 1月 05, 2006

漫畫節錄-火箭人...

沒辦法容易知道的事實...
只有一個價值......
想要知道答案是需要付出「代價」!

先用自己的腳到現場......
然後用自己的眼睛跟耳朵收集情報......
最後就要靠自己分析。
這就是可以找到「正確答案」的方法。

就算我可以決定情報的價值,
可是我不能決定生命的價值。
沒辦法決定價值的東西是無法買賣的。

只有今天行動的人...
才能決定明天的命運。

不管道一個新環境還是接觸新的事物...
都會讓人覺得害怕......
就算沒辦法保護身邊的人或是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
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只要鼓起勇氣走出去...
那時候一定能夠......
體驗到一個從沒有......
見過的世界......

每個人都有被賦與的力量,
有做好自己工作的責任。

節錄自:日漫-火箭人

星期二, 1月 03, 2006

小說內容節錄5...

書名:貓空愛情故事
作者:藤井樹
節錄:

「我知道你會走,所以我不會留。
但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記得,
你牽著我的手的時候。」
by 貓空愛情故事 p.013


一成不變的生活會因為某人的突然出現而改變,就像一個邋蹋的人生活中突然出現了愛情,他會突然變得很愛乾淨。
by 貓空愛情故事 p.023

人在做無聊事的時候會知道自己很無聊嗎?
不會。
by 貓空愛情故事 p.027


把我跟她都比喻成打火石的話,那火花我能看得見,她也一定能看得見。
但是,她會把這樣的火花看成什麼?
我不知道,因為她在想什麼只有她自己知道。
但如果只有我是一顆打火石,而她不是,那我覺得我把我跟她之間聲音與聲音的邂逅看得太重,擦出來的火花即使不大,也會讓自己引火自焚。
我不希望自己是灰燼,被風一吹,消失殆盡。
by 貓空愛情故事 p.033


既然緣份是從天而降掉到我頭上,那麼我自己要把握,是誰也管不著的。
by 貓空愛情故事 p.034


我說過,我喜歡這樣的註定,而且這一生遇上能跟我這番談得來的女孩子機會不多,所以我除了對她印象深刻之外,似乎多了點....
惦記。
by 貓空愛情故事 p.045


不管我到台北多少次,每當台北的華燈初上,白天的喧囂總是會一直持續到夜晚,似乎每個人自我的生活都是從夜晚開始,而白天的辛勤只是為了別人而努力一樣。
by 貓空愛情故事 p.068


我不得不承認,她已然有支配我心跳頻率的能力。
by 貓空愛情故事 p.096


我喜歡它的味道,因為它有一種神秘。
沒錯!
它確實是有點酸澀,但酸澀中透出一點甜蜜,只有那麼一點點甜蜜。
那一點點甜蜜剛入喉頭時,似乎會在咽喉裡迴轉般,故意留下那一絲甜味,然後取而代之的是一陣酸澀。
我迷戀的不是那陣酸澀,也不是那甜蜜轉成酸澀的過程,而是那一絲曇花一現的馨甜。
因為那一絲甜蜜太短促,像是個美人兒輕撩著薄紗掩面的羞澀,
像是輪明月故意在綣雲身後透出白灰色的光痕,像是彩虹路過天境毫不留戀的消逝,像是夏夜裡紫心蘭微漫在空氣中的清香。
所以,我說,它有一種神秘。
by 貓空愛情故事 p.146


總是能在迂迴後找到事情的起點,那重新開始的自然,讓人驚訝,也透著喜悅。
by 貓空愛情故事 p.158


一部電影的好壞,其實是決定在個人的主觀意識裡。
一場電影後的心情的好壞,卻是決定在陪你看電影的人身上。
by 貓空愛情故事 p.164


「匆匆的我來了,這輩子不曾跑這麼快
我忿忿的解帶,釋別腹中的難堪.
那桶裡的一切,是麻辣鍋的痛快;
痛快後的身影,只剩一襲孤單。
腳底下的磁磚,灰灰的在鞋底搖擺;
在男廁的淨白?,我情願是一個笨蛋;
那薄腹裡的一潭,不是伯朗是開喜烏龍;
奔流在翻絞間, 沉澱麻辣後的痛.
忍痛, 拿出面紙, 向痛腫更紅處漫溯;
滿洩一船收成, 在收成斑爛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教官是廁所的監工;
鐘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早的傷痛;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面紙一包不夠,下次改買好自在。
麻辣鍋之蟲 痛筆」
by 貓空愛情故事 p.169~171


『天使不一定要長著白色翅膀,拿著仙棒,飛在空中的,才叫天使啊。』
『天使可以是你身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可以讓你的感覺滿出來的人。』
by 貓空愛情故事 p.164


天知道這一刻的寧靜,伴隨著她宛若天籟的聲音,地上落葉因風奔走,似乎都可以把這一片情境輕易的撕裂。
by 貓空愛情故事 p.183


我發現自己很難專心的往前看,因為我太喜歡去回憶。
人是應該要往前看的,因為時間是往前走的。
所以人應該是要去累積記憶,而不是去找尋回憶。
偏偏回憶是我的個性,它總是在落寞時翻湧著。
by 貓空愛情故事 p.188


如果可以讓我選擇,台灣大哥大女孩的存在,我寧願是一場夢。
夢醒了,可以輕易的遺忘,沒有任何缺憾,也就不會心傷。
by 貓空愛情故事 p.191


當你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會忘記世界上的一切,因為你幾乎就是一切,沒有人能代替你。
by 貓空愛情故事 p.192


『在你的生命中,我出現之前還有我出現之後,有什麼差異?』
「有。」
『...』
「多了思念與珍惜。」
by 貓空愛情故事 p.213


人的眼睛是盲的。
因為人看見的是自己的看見,卻看不見別人的看見。
by 貓空愛情故事 p.213

電影語錄-西雅圖夜未眠

真愛過的人很難再戀愛
你想你能在如此深愛嗎

我打算每天清晨起床
整天呼吸
過陣子...
我就不必提醒自己起床呼吸
再過一陣子
我就不會想起過去的甜蜜

無數件小事情,若加起來
那表示我們前生註定
我知道
頭一次接觸她時我便知道
就像回家
卻是前所未知的家
而我只是牽她的手扶她下車
我就知道了
就像是...
魔力

彼此適應
互相調整
沒有人完美無缺
根本沒這回事

你們上輩子沒有結合
就像缺角的拼圖
兩人在一起才完整

節錄自:西雅圖夜未眠

漫畫節錄...

正派是白,邪派是黑
你是清澈的,而我是污穢的...
呵呵...你只會用這兩種顏色觀看天下?

那麼你眼中的天下又是什麼顏色?
哇哈哈!不用想也知道,你一定將天下看成黑色的!

灰色!
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清澈,也沒有絕對污穢的人。

所謂的正義、邪派,不過是為了正當化爭權奪利而訂定的辭彙...

by 韓漫-魔帝


你是正派?
還是邪派?

正派?
邪派?
真好笑!
如果我說,
我可以跟任何人做朋友...
也可以和任何人為敵呢?
呵...
看來,你似乎不怎麼滿意我的答案喔!

不!
我非常滿意。
比起那些被黑白倫理矇蔽眼睛,
不分青紅皂白的人,
好太多了!

by 韓漫-魔帝 vol.7


烏鴉兄,
你知道嗎?
要是鳥兒一直飛向很高很高的地方,
牠會拍著翅膀死掉喔......
就算牠擁有非常廣大的羽翼,
就算牠的身體像空氣一樣輕,
鳥兒也沒有辦法無止盡向上飛...
因為......
「空」的高度是有極限的......

by 日漫-飛輪少年 vol.11


我只是個E級的...
比我還要厲害的......
飛得比我還要高的...
比我更天才的人...
世界上多得很...
可是......
為什麼...
選上我...

你知道嗎?
烏鴉兄...
鳥兒.......
要是一直飛向很高的地方,
就會拍著翅膀死掉喔!
所以請你...
成為我們的「空」......
讓所有的鳥兒都可以高飛......
在沒有極限...
寬廣的空中...
只要有你在,
大家都能向「上」。
只要有你...
所有的人...
都可以再度展放「羽翼」。
因為有你--
所以...
才有那一片天空...

by 日漫-飛輪少年 vol.11


你一定是為了身後的這些人,
所以才有這麼強的力量......
我想再飛一陣子!
因為我的背後也有很多人推著我向前衝!

by 日漫-飛輪少年 vol.11


這個世界上...
沒有什麼東西是永遠不變的...
因為不改變就無法前進,
面對難以動搖的「現實」...
要是不從自己開始變,
遲早只會被壓垮!
為了和大家一起往「上」攀升,
為了那個遠大的「夢想」,
每個人...
都必須先從自己開始改變...

by 日漫-飛輪少年 vol.11


想要往上爬,
一定會遇到更多的對手,
他們都有自己的理由...
為了不同的「夢想」在戰鬥,
要往「上」邁進,
就等於拿他們當墊腳石,
踩碎他們的「夢想」!
這種「殘酷」,
就是...
「決心」!
也可以說是一種「覺悟」!
沒有野心的傢伙,
就無法往「上」爬!

by 日漫-飛輪少年 vol.11


一但放棄就完了!
在戰場上,
凡是認為自己沒救的人都會死!
只有那些無論任何狀況,
都相信自己絕對不會死的人才能存活!

一但放棄就完了!
雖然我還無法完全相信這件事...
不過現在我寧願相信你的笑容...

他們......
為何如此拼命......
為了別人甚至不顧自己的性命......
這是為了什麼?
那是因為......
他們也是違抗自身的命運...
進而改變了它,
才活了下來!

看的太過清楚,
反而讓我看不見事情的本質...

未來要靠自己的努力,
去改變去開創的!

by 日漫-天使心 vol.17

星期日, 1月 01, 2006

小說內容節錄4...

書名:有個女孩叫Feeling
作者:藤井樹
節錄:

世界上有兩種人。
第一種是懂得愛人的人,第二種則反之。
懂得愛人的人,眼光觸及愛情裡每個角落,不做作,不虛偽,付出的時候盡全力付出,忘了自己的存在,累到忘了累,苦到不覺苦,不求留給自己什麼,卻擔心還沒有給對方什麼,心記所有幸福路徑,心繫所有感情累積,對方給予的一絲一毫摟在懷裡珍惜,對方忽略的粗心大意給自己理由安慰自己,對方默視的冷冰用自己的熱情熔解並且忘記,對方所做出來的選擇傷透了自己也沒關係,永遠與對方站在同一陣線,即使陣線上的土地,滿佈著椒毒魘氣,只要對方能幸福,自己願意當犧牲品。
聽起來沉重是嗎?
在懂得愛人的人心裡,這些事,家常便飯,甘之如飴。
聽過太多懂愛的人,在深夜裡的電話那端訴說著他愛上不懂愛的人之後心中的酸楚,那些痛苦往往能夠輕易的透過電話線傳遞過來,也引起我的心酸。
我說:「那麼,你還想繼續下去嗎?」
電話那頭:「這不是想不想的問題。」
我說:「不然呢?」
電話那頭:「我只有繼續下去這一條路可走,我別無選擇。」
我說:「是愛給的太多嗎?」
電話那頭:「不,是在他尚未真正幸福之前,我放不下手。」
他痛苦嗎?
或許是,但他在痛苦中找到甜蜜。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07~p.008


愛情不簡單,所以難過與遺憾會一直一直的存在。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09


聽說,紅色是思念
因為思念讓心脹紅,讓人憔弱
聽說,藍色是憂鬱
因為憂鬱讓心泛藍,讓人碎意
我不清楚藍色,因為我不是藍色系
但我了解紅色
因為數年之後,我依然想念妳
For有個女孩叫Feeling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12


「因為愛情,總是會出現在你永遠都猜測不著的地方。
有誰知道你正在走的這條路,
這長廊,在下一個轉角處,將會遇上你的愛?
有誰知道當你輕咮了一口咖啡,
在放下杯子的那一剎間,他(她)會從你眼前經過?
有誰知道你望著那一片風吹落的葉時,
拾起那一片葉的,會是你的眷戀?
有誰知道,正在盯著螢幕看的你,
在回到主選單的時候,會不會有封情書等著你?
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知道。」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15~p.016


愛情,來得快,別遲疑,更別讓它離開。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16


有時候問他為什麼吃東西這麼慢,他總會無心理會般的瞄你一眼,然後答案總讓你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花花綠綠的食物吃下去總會褐褐黃黃的出來,為什麼不多享受一點過程呢?」
「吃慢不一定有氣質,但吃快一定沒氣質。」
「報告趕的要死,時間少的要死,教授又打不死,吃飯幹嘛急著噎死?」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31~p.032


「沒什麼為什麼,自古英雄只為錢,打死要錢不要臉。」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36


男人的嫉妒,與女人的嫉妒,在表現上有差異,但其實內心的翻絞是相同的。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47


﹝愛因斯坦說過,宇宙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宇宙竟然是可以理解的。﹞
他說這句話引起了他探究事與物的興趣,不管所遇何事,所見何人,他都會加以探究。
他喜歡說為什麼,他喜歡想為什麼裡面的為什麼,因為為什麼是一個開端,你沒有開端,就走不到終點,你不親自探究答案,下一次遇到相同的問題,即使有前輩告訴你結果,你依然會半信半疑。
得到答案之前,所有的假設完全成立,在得到答案之後,答案就是自己的。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48


通常都是一種簡單的不甘心,才讓故事繼續下去。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52


「御風載雲染天光,
夢霧沌之境迷茫;
飛凰棲所燃慕煙,
揚翅只盼鳳知詳。」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54


『我是Feeling,從很久以前,大家就這麼叫我,直到現在,依舊如此。
Feeling,是感覺的意思,感覺不會落地,所以我一直是飛翔的。
我在我的Feeling裡飛,在我的想像裡飛,在我的心裡飛,也在你的心裡飛。
一直記得,第一個叫我Feeling的人,就是笨笨的你。
你總喜歡告訴我:「Justfollowyourfeeling。」,眼裡總透出那麼一絲遙遠的感覺。
你說,我的名字很有Feeling,不像你的名字土里土氣,所以,你一直都叫我Feeling,我也只喜歡你叫我Feeling,別人叫我Feeling,都沒有Feeling.........』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55


Just follow your feeling,只跟著妳的感覺走。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60


道理都是唬爛來的,而唬爛是拿道理來佐證的。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70


聽別人說,白日夢是一種嚮往的反射,不管它是不是會發生,在做夢的過程中,它總是亮麗完美的。
子雲也認同這樣的說法,並且他還刻意強調,白日夢因為夢的主題而分種類。
如果主題是事情,表示那些事尚未發生,但你會希望發生後就長那個樣子。
如果主題是人物,表示那個人遙不可及,像遠在天邊的星星,你可以看星星,可以愛星星,但卻不能摸星星。
白日夢反映出一些情緒動作,而這些動作就像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一樣,是不可能說謊的。
情緒動作是無形的,只可能由表情來呈現。
既然是情緒動作是無形的,那麼,可以看,可以愛,卻不能摸,這樣的動作叫什麼?
子雲說,那叫「思念」。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82~p.083


妳不會知道的,不管我身為妳的什麼對象,對我來說,都很重要。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86


我知道自己是想她的,也知道自己是喜歡她的,這些想念和喜歡到了某一種程度之後,就像汽油桶加滿了油一樣,不能再多,會一直一直的處在那樣的滿溢。
我會忘記我的思念有多少,我的喜歡有多滿,但我不會忘記那是思念,那是喜歡。
所以,即使她不出現,我還是會知道自己想念她,自己喜歡她,儘管時間在過,儘管緣份在磋跎。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91


她憑什麼這樣的輕鬆自在,控制著我的情緒?那是因為,我給她這樣的權利。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093


愛情是液體,因為把它灑了出去,只會蒸發,不能收回。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00


人性的脆弱總是在被限制了什麼,被禁止了什麼之後,才會主動的把要求的程度降低,來等待得到最後的一點點快樂。因為連最後的一點點快樂都必須要等待了,所以人性,只剩下基本的尊嚴,以及一幢累壞了的軀殼。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09


有一天你會發現,感情在無意識的狀況下付出的部份,是往後最沉重的回憶。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11


或許你會模糊著,不知道自己在吃飯時,睡覺前想著對方到底是不是愛情?但是想念的感覺有溫度,所以會溫暖你。你可以不去想這些想念是不是關於愛情?但你卻沒辦法騙自己說這些不是想念。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56


「全世界只有你不懂我愛你,我給的不只是好朋友而已,
每個欲言又止淺淺笑容裡,難道你沒發現我渴望訊息?
我應該如何讓你知道我愛你,連星星都知道我心中秘密,
今夜在你窗前下的一場雨,是我暗示你我有多委屈。」
             註:出自李玟專輯,暗示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60


感情這種事情開不起玩笑,因為它騙不了自己。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60


讓我感動的事情,我會一直記著它,讓我感動的東西,我想一直帶著它。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69


愛情不是在算數學,因為在愛情裡面,一加一會等於三,也可能是四,五,六……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75


愛情不是數學,因為愛情永遠沒有答案。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80


『有些話….說出來…並沒有比放在心裡要好。因為結果是不能掌握的,所以有些話,是必須選擇說與不說的。』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85


『我每天每天,都在盼望這那一天不要來,我一直以為,即使我不說出我對你的喜歡,你也會知道的,甚至我還天真的以為,別人一直追求的幸福,一直在我身邊,只要我不放棄,有一天你會知道的....』
『你知道嗎?我好喜歡寄卡片給你的感覺,那好像把自己的感情寄出去,彷彿你即使在千里遠,還是一樣收得到我的愛戀。當我收到你的卡片的時候,感覺像是幸福從你的手上寄給我一樣,我認真的體會它的真實,它在我心裡有著好重好重的份量....』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89


卡片是你我之間一座無形的橋,
信封上的地址,是橋的兩端,
卡上的一字一句,是橋的主體,
卡裡藏著的心意,是橋的根基;
我是橋的根基,我與橋成一體。
若有一天,橋將斷落谷底,崩離,
我會隨之而去,
谷底埋葬的,不是我的身體,
而是我渴望與你相繫的心。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90


因為愛情裡的對不起,只會增加自己的歉意,也增加對方的痛苦而已。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90


抽煙是一種情緒輸送,你把不健康的尼古丁跟焦油吸到肺部裡,然後把不健康的心情跟情緒吐出來,既然都是不健康的,就不需要再去多想些什麼。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92


抽煙不是應急的,是應心情的。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92


愛情是完全沒有投資報酬率的東西。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195


幸福儘管是遙不可及,卻依然像是海市蜃樓般的接近。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203


普通事情可以不說,做完了就算了,但感情不可以不說,因為不說的話,往後的傷痕是遺憾造成的,但是說了,即使傷痕還在,卻至少不會有後悔。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205


我跟她一樣有著對愛情一樣的堅持與勇氣,卻輸在愛情的莫名其妙裡,因為愛情不是數學,所以不可能會有答案來證明。
在愛情裡,永遠只有結果來判決你,而不是你去決定結果的判決。
          節錄自:有個女孩叫Feeling p.227